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商代晚期青铜礼器是什么的简单介绍

本站担保:关注公众号【晶都生活】话费92元充值100元,官方渠道,1-3天到账,微信搜一搜【晶都生活】即可充值!

目录:

1.商代晚期青铜器代表

2.商代晚期青铜器纹样

3.商代晚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

4.商代晚期青铜器代表了我国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5.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

6.商代晚期青铜觥

7.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8.商代晚期青铜器种类

9.商代晚期青铜器有几类

10.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有几类

1.商代晚期青铜器代表

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作品是什么商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商代晚期青铜器纹样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3.商代晚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

4.商代晚期青铜器代表了我国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5.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1、文物特征: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

6.商代晚期青铜觥

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7.商代晚期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2、铸造工艺后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

8.商代晚期青铜器种类

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9.商代晚期青铜器有几类

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首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10.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有几类

它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扩展资料:其他闻名铜器1、人面纹铜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米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

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大禾”二字铭文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夏王朝灭亡之后,九鼎归于商,商王朝灭亡后,九鼎归于周,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具体到个人来说,鼎又是身份地位的标志2、豕形铜尊高40厘米,长72厘米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不属于家养,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

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3、牛形铜觥高14厘米,长19厘米1977年衡阳包家台子出土觥(gōng)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

此觥(gōng)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4、立象兽面纹铜铙通高71厘米,铣(xiǎn)间宽46.5厘米重67.25千克1959年宁乡老粮仓师古寨出土铙(náo)为乐器,经过实测,敲击正鼓和侧鼓,可以发出不同的乐声。

铙的形制与稍后的钟相似,钟有钟架,属于悬挂敲击的乐器,从铙的结构看,有的可以悬挂,有的则甬部为直筒形,无法悬挂,因此,铙(náo)可能是一种甬部在下,口朝上的敲击乐器此铙的侧鼓有立象,钲(zhēng)部粗线条的兽面纹,钲周边有虎、鱼和乳钉相间排列的纹饰。

目前为止,湖南地区发现的铜铙(náo)数量较多,重的达到221.5千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周青铜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母戊鼎商代文物是什么鼎商代的文物有子龙鼎,小臣方鼎,乳钉纹方鼎等等商子龙鼎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

为商代末期的文物其造型雄伟,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的,而且铸造精细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小臣方鼎,是商代晚期青铜器,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商朝乳钉纹方鼎,197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杜岭郑州商城,发现于内城东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内、外城之间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区,又称商乳丁纹青铜方鼎、杜岭方鼎。

乳丁纹青铜方鼎共两件一件通高100厘米,口径横长62.5厘米,纵长61厘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目前已发现的体积最大的商代前期青铜器。

另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它是用于宴会上喝酒的吗?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商朝,这个朝代钟爱于青铜器,如作战的青铜武器,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还有饮食用的青铜器具,而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发掘出了一个青铜礼器,我们称之为四羊方尊,它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经过了几千年,这件青铜礼器还依旧令人耳目一新,它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再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里,再进行整体浇铸最后将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因此这件十分精美的器物在古代一定是高贵的象征,一般人是没有那么多大的财力以及能力去铸造的,据专家的猜测这件精美的商朝晚期的青铜礼器可能是贵族所使用的,并且很大的可能是商王所独享的器物。

这件出土的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它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再加上这件文物的出土远离商朝的统治中心,充分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的目的在于祭祀神明,来年风调雨顺,牲畜兴旺的寓意,因此并不是用于宴会喝酒的器物,而是为了祭祀用的。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代,代表作除了司母戊鼎还有什么?商周青铜器有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褥富丽等特点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我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具,不单是盛物用的容器,同时也是宗庙中的礼器青铜器的数量可以表示出身份地位的高低,青铜器形制的大小也可以显示出权力的等级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类就是鼎远古的青铜器可以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四大类。

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商朝青铜器品类众多,造型精美,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着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在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面纹铜鼎,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

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的面部,而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或怪神的形象腹内有“大禾”二字铭文中国历史上有关于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夏王朝灭亡之后,九鼎归于商,商王朝灭亡后,九鼎归于周,鼎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具体到个人来说,鼎又是身份地位的标志。

豕形铜尊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口两侧有獠牙,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不属于家养,而是一条孔武有力的野公猪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此器重达30多公斤,容积有13公升,盛满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

猪身上装饰有鳞甲,龙纹和兽面纹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简述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和用途1、鬲,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西周时还有方鬲,体为长方形,下部有门可以开合,由门内放入木炭。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门前还表现出刖刑奴隶守门的形象2、商尊,容酒器商代晚期铸品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

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线皆设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庄严3、簠 fǔ,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扩展资料:青铜器文化发展历史发展时期青铜器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镶嵌兽面纹戈(商)

镶嵌兽面纹戈(商),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鼎盛时期青铜器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

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

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铜器文化该文章由作者:【明前茶】发布,本站仅提供存储、如有版权、错误、违法等相关信息请联系,本站会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整改,谢谢!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识珠宝 » 商代晚期青铜礼器是什么的简单介绍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